我觉得没有共情能力的伴侣是可怕的

思考

我觉得没有共情能力的伴侣是可怕的。

有个今年开始创业的朋友。创业之前,她现在的主业是副业,因为根基不稳,还不敢直接离职,只能双线并行。

于是白天在办公室写完一张张报告,做完一次次ppt,晚上又开始策划自己的账号,找新一期要写的内容、盯着社交网站上的评论、跟同行讨论某一题材时兴的做法。

她7点必须出门上班,一直很想早睡,但副业让她每晚至少忙到凌晨一点。

但不能断,断了就是前功尽弃。

于是每天遭遇相似的狼狈——如被打散的沙袋一样松松垮垮挣扎起床,被生活咬着尾巴一般打圈前进。终于,她在某一天崩不住,丧气万分地对男朋友说,就是现在,很想哭,为什么呢,新上的综艺自己真的很想看——嗑着瓜子喝着汽水慢慢看,可是真的太忙了,连这样的愿望也实现不了。

对方却是一张哭笑不得的脸:这…就值得你“想哭”吗?

朋友惊讶:为什么不行?每天几乎连轴转,我真的很累。

对方冷静地回答:我知道你累,但在上海,大家都很累。顿了顿又说:而且我向你保证,大把的人比你更累。

朋友叹了口气,在心里说了一句,算了。

我理解听到对方这些话的我朋友——真的拜托,我还能不知道在这么大的城市里,多的是有人比我累吗?可是我不想听道理啊。我仅仅是想要被理解,是想要自己的一些些苦,被身边我最在乎的人看见,就是这样,而已啊。

可是,一个没有共情心的伴侣,是不知道怎么跟你同仇敌忾的。他们只会对你遭遇的困境给出“公正的判断”:“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”。

但我觉得真的喜欢不是这样的。真的喜欢,是对方的很多事,你都会容易觉得挺“大不了”的,你特别容易心疼,特别容易设身处地地去想,原来我喜欢的人,走到了生活里这样讨厌的地方。

前两天看到一段很触动我的话:

可能你一个人在大城市租着房子,坐着地铁上下班,觉得没什么,周围同龄人都这样,一切也都很好,但你的父母总是觉得你很可怜:没时间做饭也很可怜,周末不能回家也很可怜,稍微加一加班也是太累了很可怜。

不是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生活,跟不上我们的生活,而是,他们真的爱我们,所以特别会心疼我们。

真挚的感情,感觉总是包裹着深厚的共情。

是站在一个亲密的人的角度,我去想你所想,总是能体会到你的委屈,能懂得你的不容易,能看到在你正常运转的表象下,那些生锈的细小的螺丝钉。

没有共情的关系,看上去可能没什么裂痕,但你们两个人之间,永远隔着一道旁人看不见的鸿沟,里面深水滚滚流动。

而且我始终觉得,人不能在别人经受痛苦时总是飞速选择做一个理中客,说别人小题大做,或者说别人咎由自取,因为说真的,你无法保证你永远能做一个正确无恙的成年人,总有什么地方你会跌倒的。

至少,在出于“我有一天可能也会被生活重击在地”的小心翼翼上,都不应该看不见别人一时遇到的难啊。

更何况,那是你最应该好好理解的人。

怎么讲呢,大家都渴望拥有一个温柔的伴侣,而我觉得真正温柔的男生,一定是能够共情身边的人的。

但是我又悲观地觉得…这样的男孩应该是少数,男孩的成长过程被鼓励的是持续地关注目标和持续地慕强,甚至,他们自己内心的脆弱,他们可能都无法察觉。

一个能跟你共情的伴侣,该有多细腻,多难得啊。

现在很多男孩,把哄女孩当作必备的恋爱功课,一看见女孩哭了,公式化地去哄,去说“宝贝没关系我爱你”,其实心里还是鄙夷:怎么就是这么脆弱的生物呢,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,一定不会这么难堪的。看到女孩终于雨过天晴,心里松了一口气,可算是哄好了。

…这也不叫共情,这种人工糖精一样的程序,也不是我所需要的。

没有共情的关系,里面没有真正的心疼,很难让人感觉到并肩作战,依然是孤独的,人生的沉沉重量依然是垂直降落——你从未想过要他人分担,只是想被理解,但仅仅这一点,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。

因为共情里,总是包含着柔软、恻隐、设身处地的着想…这些好东西,脆弱的我们希望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得到的东西,去缓释生活这场漫长战斗带给我们的伤。

比起被敷衍地安慰,我多想被深刻地理解啊。

推荐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普人特福的博客cnzz&51la for wordpress,cnzz for wordpress,51la for wordpress